教甄的國文考試,不只有課本上的東西,更多的是看不見的意識形態。

面對國語文,
我常覺得怎麼都考一些沒看過的東西,
當然除了一些基本的國學常識及作古幾千年的文章,
最常被詬病的大概是聲韻學、台灣近代文學吧!

也許自己念不上來,
畢竟是從小到大不被重視的文章群,
因為我們向來只背誦關關雎鳩、子曰、之乎者也......

最近念起國文,
發現心頭越來越多的矛盾產生:

明明已經是幾百、幾千年前的古文,
日常生活中也用不到,為什麼我竟要將它倒背如流?
不是否定中國千年之久的精粹文化,
而是懷疑科舉聯考制度帶動的升學主義。

而細細體會所謂的台灣近代文學,
一篇篇動人心弦的文章,我好像發現它的美了!
鄉村生活、親情、風光,
這些很近卻不熟悉的東西只透過文字,竟然別有風味。



要是不用考試,我可以用享受的心情來閱讀,那會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成小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