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四的時候,就慢慢發現學生分成了幾群,選擇就業、實習、研究所。

每個人的選擇都有心中的原因,
而我也不諱言地表示想先找工作,有了經濟基礎再進修。

這些選擇沒有好不好,只是適不適合自己。

幸運地有了一份工作後,
自然想到了是否要升學進修的問題,
說實話,昨天以前的我,都認為自己對念研究所的興趣不大,也許只為了薪水調升。

因此,從九月到現在,我還沒有認真去面對這一件事。


而昨晚到今晨,我尚未讀完這本書的第一章節,
就已經深深體悟興趣與工作結合的重要性。

有的朋友在實習完畢就發現自己不能當老師,
認為自己不具有這方面的能力或興趣,
因此規劃不同的未來藍圖,辛苦摸索著不熟悉的領域。
這樣很好,至少提早發現而不用讓自己白白走一遭,浪費美好時光在無心事業上。


而我自己,似乎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興趣。有點可悲。

捫心自問,我,想要做什麼?

其實我沒有辦法像中一一樣非常大聲地說:我想當老師。
我也沒有辦法向世人宣告:我一定要成功。

我只想好好地教孩子。

雖然我沒有經驗,但我可以吸取別人的教訓,這也是一種學習;
我希望可以將這些文化及經濟弱勢的孩子帶起來,
至少讓他不再自卑,能勇敢抬頭挺胸,能虛心學習,能懂得何謂自制-自治。

現在的我已經不能用考完試想好好休息的名義來唬弄心靈,
也沒有臉跟我自己說慢慢適應學校、學生及家長,只能快快逼自己長大。


因此,我終於找到想考研究所的動力了,那就是:我想要進步。



加油!

我要學更多,讓自己無愧於心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成小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