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科分享:

 

國:

1.看很多古文,以高中為基礎,再額外查詢考題較多的文章全文內容,精讀一次-兩次。

2.看很多課外資料,以兒童讀物為基礎,例:成語故事、唐詩、部首、多音字,並做記錄。

3.整理資料:最主要的筆記區塊有容易失分的聲韻學、台灣文學、書法、字音字形。

4.國學常識的基礎,就是以高中常識為本,不斷加深加廣,就算很多看起來不會考的東西,也是考題範圍,那就要寫下來,死背也要背下來。

 

英:

1.每天讀空英,但因為我的聽力不好,我只用閱讀,假以時日,閱讀能力會增加,再進而探究文法或句型。

2.每天背單字,最少三個,最多十個,但這些都是原本不知道或背不起來的單字喔!!

3.如果有文法書或片語書,那就安排時間翻閱,自然而然會有一些英文的感覺。(其實今年的英文,我看不太懂,但是憑感覺去選,還是有及格;就算不是強力加分科目,至少不會落後別人太多。)

 

數:

1.從九月開始,自己安排時間上補習班的影帶,回家一定做好複習的動作,而且這階段的基礎工作一定要做好。

2.到一月多,數學的全部範圍都以上完,就進入自己複習的階段,又將之前做記號的題目再做一次,此時的動作除了穩固實力,就是追求卓越。

3.四月多,才去上補習班的衝刺課程,雖然都是比較難的內容,但只是考驗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再上一層,如果不行就乖乖把前面基礎繼續穩定。

4.五六月,不想念書,不想算數學,也逼著自己做一些考古題,數學更重要的是時間,所以要好好調配,並習慣時間來不及的緊張感。

 

教:

1.看專書及考用書都好,但一定要做良好的讀書計劃,而且讀過的東西一定要記得。(我就是記性不好,怎麼辦?那就再看、再記、再背,勤能補拙是至理名言。)

2.用很多好笑或生活事務來意元集組的背誦大篇幅的東西,只要能讓你記起來,並且知道內容意思,就是好方法。

3.範圍就是這樣,所以考古題一定要做;範圍就是會更新,所以上網蒐集資訊也一定要。但最重要的是做完考古題及蒐集資訊後的整理工作

4.筆記可以少本而精緻,考前可以只帶一~三本去翻閱,其實到了現場也沒那麼多時間念書啦!

 

 

備註:

1.所有的資料,筆記及考古題,我都以四大科目做區分,而不細分教心、教社

2.沒把握一百分的題目,絕不提早出場,因為那就是放棄了。

3.在座位旁邊寫上能督促我自己的話語:如果要做,就要做到最好;不想後悔,就令自己驕傲。

4.在白板上貼許多字條:優良教師群、金榜題名單、心中支持力量,都是一堆人名,一堆能激勵我念書的人,累的時候想想為什麼要走這條路,心安了就繼續念書。

 

 

 

加油!

教甄這條路很曲折,但只要有信心、毅力,一定可以成功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成小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